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462页(1 / 2)

安武公主上折,请长平帝同意他回安业处理此事。

长平帝允。

朝臣以从未有皇子或公主连续四年巡视封地为理由,试图让长平帝改变主意。他们建议安武公主顺势拆毁安业珐琅窑,在长安新建珐琅窑。

又过半个月,宫中忽然传出安武公主身有弱症,在安业更适合调养身体,所以长平帝才会允许安武公主再次前往安业的传言。

因为长平帝忽然露出愿意封高品朝臣,填满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太尉、司空、司徒之职的意思,朝臣们顿时不再关心安武公主的去留。

相比非嫡非长,母妃已经迁居皇庄的公主,朝臣们更关心除了崔太保和白千里,还有谁能高升。

长平四年、四月。

月初,安武公主和襄临郡王悄无声息的离开长安,再度赶往封地。

月中,闹腾许久的宝鼎公主也离开长安,前往位于河东道蒲州的封地。

长安内忽然流言四起,皆称安武公主并非公主而是皇子。

因为年岁见长,安武公主的身形和容貌逐渐脱离雌雄莫辩的模样,越来越像长平帝。长平帝无奈之下,才会再次安排安武公主去封地。

朝臣们皆对流言嗤之以鼻。

长平帝对先帝至孝,不仅因为钟淑妃没生出正阳药引,冷落钟淑妃并迁怒安武公主,足有七年的时间对她们不闻不问。还因为觉得愧对先帝,在先帝宫外跪了几日,哪怕力竭被抬回王府,也要以鲜血为先帝抄写孝经,弥补他没能为先帝献上正阳药引的遗憾。

试问天下为人儿女者,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种程度?

这等骇人听闻的离谱传言,定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传出的消息。

他们纷纷警告亲族和后辈,不许私下议论流言,免得着了别人的道,影响大事。

长平帝已经下定决心,会一次填满高品朝臣的空缺,除了崔太保和白千里,至少还有四个一品大员的空缺。

别有用心的人在这个时候传出流言,定是想引诱傻子触怒长平帝,借此排除异己,终究还是为了一品大员的官职。

他们绝不能上当但可以借着这个东风,打击更多的人。

长平四年、六月。

有关安武公主是皇子而非公主的传言愈演愈烈,朝臣们却对此三缄其口。越是位高权重的朝臣,与他相关的人越是不敢提这件事,甚至不敢听别人提这件事。

大多数人听到有人正在议论这件事,皆会转头离开,并让仆人仔细打听议论此事的人都有谁,打定主意离这些人远点。

少数性格跋扈之人,甚至会命仆人将议论这件事的人撵出他的视线范围,并警告这些人不要乱说。

随着安武公主究竟是皇子还是公主的问题传遍长安,百姓去摊子上吃口馄饨、在铺子里买些糕点、甚至是去河边洗衣都能听到周围的人讨论安武公主的性别。

大胆的游商和在外地有亲戚的百姓,又将这个猜测带到京畿和周围的道,安武公主以最短的时间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扬名,成为全家仅次于长平帝的知名人物。

朝臣与家眷却形自上而下的怪圈。

因为越靠近长平帝,官品越高的人,越是对这件事三缄其口。受到他们的影响,中层官员也对这件事讳莫如深。久而久之,连负责把守长安大门的军卫都知道,他们可以听百姓讨论安武公主的性别,但绝不能与百姓搭话。

长平四年、八月。

远在封地的宝鼎公主和安武公主早早遣人送来给长平帝的寿礼。

宝鼎公主送了块千年古玉,古玉内杂质颇多,连中品的玉石都算不上。巧就巧在古玉内的杂质刚好组成个不太明显的渊字,贴合长平帝的名讳。

安武公主的寿礼仍旧是珐琅花瓶,去年的珐琅花瓶只有成年男子的小臂高,这次的珐琅花瓶足有成年男子的腰高。

随着长平帝派往江南的钦差回到长安,牵扯甚广的商州案终于彻底结案。

包括山南东道、长安和江南在内,总共有百多名官员牵扯其中。大部分官员都被抄没家产,罚为矿奴,极少部分人判秋后问斩。

罚过罪人,自然也该论功行赏。

首先是先后从长安派往各地的钦差。

最先派往商州的钦差早就回到长安,他们因为效率低、没查到任何有用的东西,还曾被安武公主弹劾,几乎人人贬官,只有两个人小升半职。

派往山南东道的钦差整体表现优异,肃清山南东道的过程中几乎没出过差错。长平帝赐主事者赏银各两千两,余下之人赏银各五百两。主事者官升两级,余下之人皆升一级或调去实权更大的衙门。

最后是派到江南的钦差,因为在牢狱中自杀的江南罪臣过多,数量远胜于长安的罪臣和山南东道的罪臣,长平帝对去江南的钦差印象一般。

赏银仍旧是主事人赏银各两千两,余下之人赏银各五百两。

在升官方面,去江南的钦差却不如去山南东道的钦差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